首页 >

相关阅读 > 

正文

《中美印象》:举报信差点“石沉大海”?

作者:张涓

——“电话门”事件追踪报道(三)
《中美印象》:特朗普“在劫难逃”?(跟踪报道一)
《中美印象》:吹哨人“对证公堂”?(跟踪报道二)

编者按:国会已经进入“两周休会”,国会成员都在各自的选区与选民沟通和交流,但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也在按部就班地前行。美国国务院除了国务卿被要求提供与“电话门”相关的文件之外,还有其他几位官员被传唤作证。正在欧洲访问的国务卿蓬皮奥今天给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写信说,他们的做法是在恐吓他的部下。媒体还报道说,蓬皮奥其实那天也旁听了特朗普总统与乌克兰总统的通话,他上周对记者说他对此事“一头雾水”的话可以说是撒谎。媒体还报道说,司法部长巴尔曾要求澳大利亚政府对2016年俄罗斯是不是介入了美国选举展开调查。澳大利亚政府承认确有此事,巴尔说他是应特朗普的要求与堪培拉取得联系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副主席沃纳(民主党,Mark
Warner)警告特朗普不要威胁吹哨人。特朗普说,他要跟举报人当面“对质”,因为后者对他的一次“完美”而妥帖的电话胡说八道。

  短短几天,吹哨人的举报信导致美国国众议院开启对特朗普总统的弹劾调查。9月30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公布的民调显示,55%的美国民众支持弹劾调查,45%的人反对调查。举报信的威力之大,可见一斑。

举报信的“出世”并不是一帆风顺。9月30日,《纽约时报》的播客《每日》爆出了举报信在公开之前的一波三折,差点被石沉大海。

  吹哨人在递交举报信之前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什么促使他走上了这条“万众瞩目”但又充满凶险的道路?

据《每日》报道,这位中情局的吹哨人曾经在白宫工作过,特朗普打电话的7月25日以及之前几个月,他已经回到中情局工作。但是,聆听了总统7月25日电话的几位同事找到他,向他讲述了对这通电话的担忧。吹哨人同样感觉这通电话意义重大,需要调查。他决定要行动起来。

  最初,吹哨人尝试的努力是中情局内部的举报。因为他曾经在白宫工作过,很容易被识别,为了自己能隐姓埋名,他让一位中情局的同事向中情局的法律总顾问转交了一份匿名信。这封信没有提及电话的时间和乌克兰这个国家的名字,当然更没有提供吹哨人本人的名字,信息非常含糊。此信仅仅是点出总统与外国领导人的电话有不妥之处。

中情局的法律总顾问在接到了这封简短的举报信之后,开始了自己的调查。因为事发源自白宫,她按照程序,拿起电话向白宫的律师征询此事。白宫的律师那个时候也已经听到了有关这通电话的杂声。中情局的律师认为白宫的律师在尽职调查。她与白宫的律师在8月5日那一周就此事进行了好几次沟通。

  所以,在事发最开始,当正式的举报信还不存在的时候,白宫就已经知道来自中情局的官员举报了7月25日的电话。他们马上采取掩人耳目的措施,将电话录音转入机密的系统,不再对外流通。

  与此同时,白宫的律师开始询问几位当事人。这几位当事人旋即向吹哨人报告了此事,告诉他来自白宫而非中情局的律师正在了解相关情况。吹哨人非常失望和着急,他担心此事会被白宫的律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每日》播客的记者称,这变成了干坏事的狐狸负责调查坏事,结果肯定很糟。这和吹哨人最初设想的希望中立的第三方调查此电话的想法南辕北辙。他认为中情局没有认真对待他的举报。

  这个时候,吹哨人决定铤而走险。这一次,他没有再找同事帮忙,而是选择亲自出马。举报的路径也和上一次完全不同。他通过情报系统内部旨在保护举报人但又确保独立调查的举报程序上呈举报信。情报系统举报和中情局内部举报最大的不同是前者的监察长在确定举报信“可信”和“紧急”的情况下,会直接转交给国会做进一步的调查。

  他向统领包括中情局在内的美国16个情报系统的情报总监办公室的监察长阿特金森提交了举报信。这一次,监察长直接询问了白宫当事人,没有通过白宫律师和其他官员。在调查之后,监察长确定此举报“可信”和“紧急”。他于8月26日向刚刚走马上任的代理情报总监马奎尔汇报了此事。

  马奎尔不知如何是好。因为现有的吹哨人举报制度是为举报中高级官员而设立的,根本没有考虑涉及对总统的举报该如何操作。马奎尔不清楚总统在此事上是否想动用总统行政特权,于是,他向特朗普的内阁司法部咨询此事。

  这个时候,吹哨人和马奎尔不知道的是司法部已经对举报信有所知情。最初收到吹哨人简单匿名举报信的中情局法律最高顾问仍旧按照她的路径在做调查。她于8月14日按照规定通知了司法部这封简单的举报信的存在。也就是在吹哨人8月12日正式通过吹哨人途径提交举报信的两天后。

  这个时候,有关特朗普电话事件的调查在两个平行的道路上按照各自的路径前行,但最终,都汇集到了司法部。

  在接到马奎尔的请示后,早已知情的司法部告诉马奎尔,总统的电话没有犯罪的嫌疑,没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不需要上报给国会。司法部还说,举报信内容来自二手信息,因此举报人也不具备吹哨人的资格。

  监察长阿特金森不同意这个决定。他写信给众议院情报委员会,说收到一封关于总统的举报信,并说他和上司马奎尔在这个问题上处于僵局。阿特金森在给国会发这封信的同时,并没有把举报信一并转交给国会。

  民主党控制的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马上觉察出这里面的非同寻常之处。因为通知国会有举报信但又不转交举报信,这是史无前例的。于是,他们开始追查和深究此事。再后来,媒体开始报道有关举报信的蛛丝马迹。慢慢地,整个事情发生了开闸泄洪般的变化。

  吹哨人举报信艰难的“出头之日”暴漏了美国情报举报系统最大的漏洞:如何处理对最高行政长官的举报。这个系统在此次事件中的作为显示其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毫无应对措施,整个系统处于完全瘫痪的地步。

来源:中美印象
更多>>
返回顶部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