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印象》美中关系快报第24期
纽约大学教授贝纳特:美国越拒绝与中国在抗疫领域合作,越多的美国人就会死于非命。
3月30日,截至美国时间下午五点,美国共有确认病例160085(其中纽约州有确认病例66497),死亡2963;截至北京时间3月30日下午一点,中国共有确认病例82505(其中湖北有确认病例67801),死亡3313。新冠病毒最早在武汉爆发,在中国肆虐后又开始在美国“大显身手”。令人遗憾的是,美国与中国在抗击疫情上的合作才刚刚被提上议事日程。
中美抗疫合作刚刚被提上议事日程
2月5号,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就新冠病毒疫情举行听证会,兰德公司高级政策研究员黄志环在听证会上作证。同日,兰德公司发布《从萨斯到新冠病毒-美中在应对传染病方面的合作》。
3月26日,美国卡特中心的刘亚伟在《环球时报》发表题为“全球抗疫需要中美精诚合作”的时评。他在文中说,“中美在抗击疾病方面有长期的合作传统和协调机制,这个传统和机制从早期的艾滋病监视和防控,到2003年中国在抗击非典时与美国CDC开展合作和成立中国CDC,再到2014年共同去西非抗击埃博拉并一道协助非盟建立自己的CDC,已经十分完善。虽然特朗普政府在新冠病毒到来之前撤出了美国CDC在中国的所有人员,要恢复之间的合作应该易如反掌。”
同日,《中美印象》发表了谢淑丽和黄严忠“美国政府停止贸易战、救人第一”的呼吁。两位学者说,“从当下的公共健康和安全利益来看,特朗普总统应当立即取消美国所需医疗产品的相关关税。这不应该取决于中国的表态,也不应该被美国政府迟缓而犹疑的官僚主义所阻碍,因为美国人的生命正危在旦夕。 ”
3月28日,纽约城市大学新闻系教授贝纳特在《大西洋月刊》发表题为“特朗普与中国决裂带来致命后果”的文章。作者说,“2003年’非典’暴发时,美国是中国的老师。现在,美国医生和科学家们迫切希望了解中国同行是如何在武汉击败冠状病毒的。如果说美国的工厂是二战期间的民主武器库,那么现在日益清楚的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当前,中国的工厂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武器库。”点击这里查看《大西洋月刊》文章原文。
同日,《中美印象》提出,“习近平特朗普3月27日的通话为中美抗疫奠定了基础”。
中美在从2003年到2020年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互动都发生了什么?笔者根据黄志环在美国国会的听证、兰德公司的报告及贝纳特的文章做了一个梳理。这一时间表表明,抗击传染病与遏制气候变化一样,不分国界与意识形态,需要全球各国鼎力合作,更需要中美两国守望相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安全中心主任汤姆·英格莱斯比(Tom Inglesby)表示:“从抗击目前疫情方面讲,美中关系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中美在公卫领域合作的变迁
2002年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向中国CDC提供五年期1480万美元用于艾滋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
2003年
中国政府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合作,在中国发起了隶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全球艾滋病项目。全球艾滋病项目组迅速制定和实施了一项遍及15个省的全面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协助中国国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能力建设, 包括提高实验室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开发流行病学监测系统, 扩展治疗方案。还协助中国卫生部门在边远地区建立艾滋病临床培训中心。目前有300多名毕业生正在为16个省份的50,000名患者提供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
“非典”(SARS)爆发后,布什政府在北京应对疫情的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主持下,美国疾控中心派出了40名专家协助中国抗击“非典”。美国专家帮助他们的中国同事“创建记录,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中美合作非常成功, “非典”基本上被控制在亚洲,只有27名美国人被感染,无一人死亡。
10 月,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汤米·汤普森(Tommy
Thompson)访华,与中国卫生部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发展更健全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方面加强。汤普森还在美国驻华大使馆设置了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卫生专员。
2004年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签署了在中国建设流感监测能力的合作协议。这两间机构的合作内容包括: (1) 在中国培养病毒学和流行病学领域的技术人才; (2) 通过加强流感样疾病报告,建立全面的流感监测系统; (3) 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和发布; (4) 改善对有可能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的早期反应。
2005年
中美两国政府启动了控制传染病的合作计划,成立了CDC中国中心。
同年,两国建立了美中医疗论坛讨论与健康相关的双边商业,贸易和政策问题。 此外,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在联合国会议上宣布了在禽流感和流行性感冒方面的国际合作计划(包含中美框架协议)。
2006年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和中国卫生部签署备忘录,进一步扩大了两国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内容涵盖研究,技术,培训和人员交流。
2009年
H1N1爆发,中美两国卫生部门共享信息和技术以促进监控疫情的传播和开发疫苗。中国随后成为第一个量产H1N1疫苗的国家。在疫情爆发期间,两国通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加强了双边在卫生领域的交流。
同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了全球公共卫生联合声明。承诺在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上深化合作,包括H1N1、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预防、监测、报告以及控制。
2013年
H7N9爆发,美中疾控中心通过共享流行病学数据并进行联合研究的形式进行了合作。中国研究人员率先研发出一种疫苗时,并迅速与美国同行分享。
2014年
埃博拉爆发,美中两国政府协调,同时派出医护人员和专家取西非参加抗疫,两国专家在塞拉利昂一个中国建立的实验室里一起工作。西非地区有2.8万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远低于美国疾控中心此前所预测的140万人。中国无人感染,美国只有一个人死亡。
2015年
中美埃博拉及全球卫生安全研讨会在华盛顿举行。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首次将卫生合作纳入机制范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伯韦尔(Sylvia Burwell) 见证两国卫生部门签署《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6年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进一步推动了中美在卫生领域的合作。中美致力于在全球卫生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双方承诺进一步加强伙伴关系,建立预防、发现和应对传染病威胁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流感,疟疾,抗菌剂和实验室建设。奥巴马参加G峰会并顺访中国,两国政府同意共同资助修建非洲联盟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总部,目标是使非洲大陆能更好地抗击传染病。
2017年-2019年
* 特朗普政府“大幅缩减”奥巴马在埃博拉危机后发起的全球“防疫活动”
* 美国疾控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减少了驻北京人员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关闭了驻华办事处
* 美国政府试图阻止中国和其他国家修建非盟CDC
* 美国政府撤回了在中国CDC工作的一位流行病学专家
2020年
1月下旬,中国开始举国抗疫,武汉和湖北进入封城状态
2月22-23日,包括两名美国公卫专家的WHO专家小组在湖北调研
3月13日,特朗普总统宣布进入全国紧急状态
3月27日,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通话,后者表示,“我高兴看到中方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中方的经验对我很有启发。我将亲自过问,确保美中两国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开展抗疫合作。感谢中方为美方抗疫提供医疗物资供应,并加强两国医疗卫生领域交流,包括抗疫有效药物研发方面的合作。”
3月29日
一架来自上海的运载抗疫医疗设备的专机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降落,舱内货物包括1200万副手套、13万个N95口罩、170万医用口罩、5万套防护服和13万瓶消毒液。(特朗普证实收到中俄援助物资:中国给我们的物资非常好!)
3月30日,截至美国时间下午五点,美国共有确认病例160085(其中纽约州有确认病例66497),死亡2963;截至北京时间3月30日下午一点,中国共有确认病例82505(其中湖北有确认病例67801),死亡3313。特朗普总统宣布,将白宫社交隔离指南延期到4月30日。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阿扎(Alex Azar)宣布,美国截至今天完成了100万例测试,今后每天可测试10万人。
越是反对美中合作,越多的美国人会死于非命
贝纳特在其文章里说,新冠病毒用蛮力澄清了两个与特朗普世界观直接相反的现实。首先,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中,加强全球合作通常能更好地保护普通美国人的安全。曾经重创武汉的同一病毒现在正重创纽约。海水的升高既威胁迈阿密也威胁广州。深化世界两大超级大国的合作是对这些巨大威胁的合乎逻辑的回应。
新冠病毒暴露出的第二个现实是,当今全球化世界的知识和力量的平衡已经改变。2003年“非典”暴发时,美国是中国的老师。现在,美国医生和科学家们迫切希望了解中国同行是如何在武汉击败冠状病毒的。如果说美国的工厂是二战期间的民主武器库,那么现在日益清楚的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当前,中国的工厂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武器库。
这次瘟疫带给我们的教训不仅仅是美国必须与中国合作,它还告诉我们美国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对如何合作发号施令。这样的现实让特朗普、克林顿和其他主张美中彻底脱钩的人痛苦万分。然而,他们越是反对(美中)合作,越多的美国人就会死于非命。
延伸阅读:
刘亚伟:全球抗疫需要中美精诚合作
兰德公司:中美在应对传染病方面的合作
贝纳特:特朗普与中国决裂带来致命后果
中美印象:习近平特朗普通话为全球抗疫输入正能量
谢淑丽
黄严忠:停止贸易战将挽救美国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