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印象》第233期
编者按:4月3日,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联合共同发布了一份近百名前政府官员和中国问题专家的一份公开信。公开信呼吁美国政府本着挽救世界各地生命的原则,和中国合作共同的抗击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多位美国知名学者和前政府官员参与了联署签名,包括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和现任特朗普政府前重要官员。很多中国学者和读者对这封信持保留态度,他们不反对该信呼吁中美在抗疫期间的合作,但他们认为该信内容透露了高高在上的情节,也有冷战思维。他们感觉美国人的“态度太傲慢”。
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的联合声明如下
美百名学者联名致信政府:挽救美国,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生命
世界正深陷于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疫情大爆发之中。大流行疫情正威胁着数十亿人的生命和生计。此次新冠病毒跨越国界、不分民族,在发明疫苗之前,任何一国的小规模疫情爆发都将危及世界各地人民的健康和安全。鉴于这个原因,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在这个罕见的时刻密切关联,这个时刻也迫切呼唤美国在协调国际性、目标性行动方面展现其全球领导力。
我们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在美国各地、各州和联邦各级开展更有效的行动,以阻止该病毒的传播并保护我们当中最脆弱的人群。除了改变我们自身的缺陷之外,美国必须与盟友合作,共同应对冠状病毒的挑战,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来遏制和战胜在国外的病毒蔓延,特别是帮助有可能最受病毒摧残的非洲、拉美和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
没有美国和中国之间一定程度上的合作,抗击冠状病毒的任何努力都不会成功,无论是挽救美国人的生命还是在国际上抗击新冠都是如此。中国的工厂可以制造抵抗这种病毒所需的防护装备和药品;其医务人员可以分享他们在治疗中取得的宝贵临床经验;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可以共同开发迫切需要的疫苗。通过二十国集团这样的论坛,美国可以努力去制定一个全球性的框架来对抗新冠病毒,与中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分享相关的科学数据;比较最佳医疗实践;协调努力,提高医疗用品的生产和分配;协调用于疫苗和治疗的研究,测试,生产和分配的资金和临床试验。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以可以承受的代价在国内外消除这种疾病。
中国最近在抗击新冠疾病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其在整个过程中的很多方面仍需承担责任:最初的隐瞒行为、持续的缺乏透明度的行动、未能与美国和国际医疗机构的充分合作,以及公开地启动宣传机器试图把此次危机归咎于美国。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爆料引发更多的疑问。尽管如此,我们这些联署签名人认为,中美合作仍然非常必要。
华盛顿和北京最近采取的一些措施表明,两国政府都已经意识到在这一时刻进行合作的重要性。两国政府也正在共同采取一些初步措施。该声明的目的就是要鼓励两国朝合作的方向迈进,并以此表明这种合作在美国两党都得到广泛支持。这也是我们发表这个声明的初衷。
我们在这里提倡的合作是有先例的:在冷战最激烈的时期,美国和苏联曾经共同努力,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预防天花疫苗接种。的确,中美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利益和价值观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但是,美国无需在冠状病毒问题上的合作而在其利益或价值观方面做出让步。美国也不必原谅中国对处理这场危机方面的过失。这些分歧也不应妨碍太平洋两岸的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公司,科学家和个体之间的合作。正是这些合作构成了我们共同努力的核心。
为了预防或者准备应对未来新的疫情的爆发,我们在将来需要对这场肆虐全球的冠状病毒作一次全面的反思,这包括病毒的起源、引发其广泛传播的条件、应急机构的失灵,以及对数十亿人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的医疗供应链的潜在的脆弱性等问题。但是就目前而言,随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我们的重点应该是下定决心,共同遏制和消灭正在国内外蔓延的病毒。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都系于此。